找到相关内容34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烦恼的种类

    那场戏,就坐在那儿想,结果因为贪而放逸;又如你嗔恨某人,静坐时就想起他,越想越气,因嗔而放逸,索性不静坐了。放逸的人爱做放逸心所想做的事。   ④、昏沉:于所观境,神志昏暗,不能了知。既是没有足够的心力保持所要修的境,这样会妨碍我们修种种的观行。例如:有人静坐时修数息观,从一数到十,没一下子就神志昏暗,频频点头,对与刚才所做的事,什么都不知道,好像要睡觉了,称为昏沉。   ⑤、失念:于所观境,...

    佚名

    烦恼|类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0030017225.html
  • “所缘缘”的认识论意蕴略析

    唯识义。在凡夫位,人的认识活动主要在第六识心品,第八识心品于凡夫位是无记的,是不起认知作用的,转识成智在于先转六识七识之后方可牵动第八识之转依,所以在于所观境的认识上,唯识学立唯识无境是以第六识为主体...而存在,立“唯识无境”义更是极成。境是所缘缘,认识所缘缘就是对认识的对象性之认识。认识对象性存在不离认识指向性。所谓相见共依自证起故,一切法皆是所观境,一切法皆依识所变,而能变识有因缘变和分别变之别。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738112.html
  • 末那识与人生的关系

    而视大地一切众生,莫非自身之父母亲族;故应担荷难行、能行、难忍、能忍的积极的使命去济拔他。这是大乘人的心中,以为人我平等,无有彼此轩轾,而于所观境上,又以万法皆空,所有世相,莫非水月空花阳焰梦幻才能...的方法,就要推功于佛教了!  佛教修行的法门无量,可是把他归纳起来只有靠著四谛的法门去修行的一个法子。然此四谛可分为二:道谛属能观智,苦集灭谛属所观境。依此法修行者,共有声、缘觉、菩萨的三种人,220...

    默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142660.html
  • 什么是烦恼和烦恼的种类

    ④、昏沉:于所观境,神志昏暗,不能了知。既是没有足够的心力保持所要修的境,这样会妨碍我们修种种的观行。例如:有人静坐时修数息观,从一数到十,没一下子就神志昏暗,频频点头,对与刚才所做的事,什么都不知道,好像要睡觉了,称为昏沉。  ⑤、失念:于所观境,不能明记清楚。对于现前之念,没办法掌握,不能记得它。 如念头专注在眉心不久,就跑去想其它地方,而不记得刚才心念是在眉心。  失念与昏沉之差别:失念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650303.html
  • 禅修生理病

    4、修“观”的方法错误   (1)偏观五尘成病:《摩诃止观》云:“今坐禅人,思观多,损五脏成病:若 缘色多,动肝;缘声多,动肾;缘香多,动肺;缘味多,动心;缘触多,动脾”。   (2)观境不定成病:《...,成热病”。   (4)观法错误:《摩诃止观》云:“观境,心生时谓灭,灭时谓生,心相违致,痒痛成地病。又,不味所观境,而强为之,水大增成水病。 [/size]  四、鬼神得便故病   《摩诃止观》云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461969.html
  • 佛教唯识学的认知理路

    识心品,第八识心品于凡夫位是无记的,是不起认知作用的。转识成智在于先转六识七识(末那识)之后方可牵动第八识之转依,所以在于所观境的认识上,唯识学的“唯识无境”是以第六识为主体而建立的。于第八识上讲,...一切法皆是所观境,一切法皆依识所变,而能变识有因缘变和分别变之别。因缘变是随因缘势力故变,第八识和前五识之境即是。分别变是随分别势力所变,六七二识随自计度分别之势力而缘境即是。  “所缘缘”认知理路是...

    黄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5564495.html
  • 佛教心髓:刹那定、近行定、安止定之修习

    。则有一进展。  这一进展之前,我们先要了解之前的心理情况。  之前意识中所想象之红色圆盘,为想蕴等心所法成功之所观境;而专注则是识蕴之能观。虽然具备此强大的五支,但因为有能与所的差异,所以称为近分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956395.html
  • 曼荼罗之教言─福德云海

    ,收摄於离一切戏论之光明大中观境,强烈解开使束缚之廿一脉结,十地五道之功德现前,一切痛苦灭於法界,获得大乐智慧故,称为坛城。续云:「福德智慧资粮圆,本明无边界中坛,智慧基发为轮城。」  第二、净行。 ...

    吉美林巴 大师 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863427.html
  • 宏印法师主讲“禅定与禅观”

    立所缘境方法的一例,与“不净观”、“曼图罗”……等亦通称为“假想观”。龙树菩萨称“假想观”为“对治悉檀”,特用以对治粗重的烦恼。宏印法师表一不,有些假想观能引入“无我”、“无常”的观境,山就是“胜义观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3564889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--蕅益大师

    无色,乃至亦无得也。 然所谓无色,乃至亦无得者,岂俟融绝而后无哉,良以本无所得故也。 本无所得,名之为谛, 了此无得,名之为观, 而总不离五蕴为所观境。 若境若谛若观,又总不离现前一念介尔之心。 一心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876469.html